我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蒋佳林载誉归来

 行业资讯     |      2025-04-05

  劳动最美丽,奋斗最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颁授仪式。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

我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蒋佳林载誉归来

江苏的发展,有一段时间,苏南、苏北不对称,苏北在发展冲动下,一度引进一些低端产业。新的伟大征程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就一定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和标杆。现场有代表发言时谈到了2019年的响水事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语重心长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保持平和心态,看淡个人进退得失,心无旁骛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做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一个实字,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为干部干在实处、干出实绩指明了方向,画出了路标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以创造性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置身民族复兴的新的征程,擘画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大围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战略部署,排在首位的就是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加法,要向土地要潜力。

从开展光盘行动到提倡健康饮食。如果耐盐碱作物发展起来,对保障中国粮仓、中国饭碗将起到重要作用,总书记勉励道。因为过过苦日子,所以立志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他强调,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家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如高标准农田建设,比如盐碱地开发。

我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蒋佳林载誉归来

耕地就那么多,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我们小时候都接受了这方面的严格家教,不要说剩饭,就是一粒米家长也不让浪费。做好粮食安全的加减法,挑上农业现代化这根金扁担,14亿多人的中国饭碗越端越稳、越端越牢。到基层调研,田间地头是他最常去的地方之一。

办好这件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浪费之风务必狠刹。我反复思考,感到有一条必须明确,就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正如总书记所言,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这次河北之行,总书记来到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了解盐碱地整治、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因为扛过锄头挥汗如雨,所以更知粒粒皆辛苦。

我市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蒋佳林载誉归来

防止跑冒滴漏,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从生产、加工到消费等各个环节提出要求。一组数据,彰显节粮减损何其重要:据有关机构估算,每年损失浪费的食物超过22.7%,约9200亿斤,若能挽回一半的损失,就够1.9亿人吃一年。

做好加法,还要向科技要潜力。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在耕地资源本就紧张的我国,盐碱地有15亿亩,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增产、减损,一增一减,加减法里是保障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方法论。如何唤醒这笔沉睡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深为牵挂。中国种、中国粮,端牢中国饭碗里有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有于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有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智慧美德。

走在田埂上,沃野铺展,脚步坚实。盐碱地,也就是沧州当地老百姓口中的旱碱地。

看需求,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已是不小挑战,何况消费还在不断升级,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麦田里同农技专家、种植户亲切交流,询问旱碱麦产量、价格、品质、收益等。

5月11日上午,习近平在沧州市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2021年10月,山东东营市黄河口,昔日盐碱地正变为年轻的沃土,总书记走进黄河三角洲农高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一个现状,彰显节粮减损何其紧迫:看生产,我国人多地少、环境约束趋紧,粮食生产虽连年丰收,但越往前走越难。2020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专门强调了种子问题。食物采收、储运、加工、销售、消费的每个环节处理不到位都容易出现损耗。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对浪费粮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指示,并以身作则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新风尚。种、肥、播、管,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辛勤劳作,也少不了科研工作者的贡献。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从宣传教育到制度约束,节约粮食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这一次,总书记走进河北省沧州市的旱碱地麦田。半年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被摆在建设农业强国头等大事的位置。

一粒种子,浓缩着保障粮食安全的深邃考量这段话出自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按照我国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达到450万人,护士总数达到550万人,医护比达到1:1.2,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医疗水平提高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多样化、差异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我们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不断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十年间,我国医护比例由1:0.95发展至1:1.18。

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也要恪守医德医风医道,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加强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共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时代十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我国广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在疾病预防治疗、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